据新华社报道,7月23日晚上,俄罗斯和乌克兰代表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了俄乌冲突爆发后的第三轮谈判。然而,会议的进展并不理想,双方仅在人道主义事务上达成了一些有限的共识。双方同意继续进行战俘交换盈丰财富,但在停火协议及两国领导人直接会面等关键议题上并未取得突破。此次谈判仅持续了大约一小时便匆匆结束。
这种结果并非毫无预兆,普京的助理梅金斯基在会后表态称,俄乌在停火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尽管如此,谈判中还是确认了之前第二轮会谈达成的部分人道主义协议已经得到执行。包括对大量战俘和阵亡军人遗体的交换,俄方甚至单方面宣布,将向乌克兰移交3000具乌军阵亡士兵的遗体。此外,俄方提议在未来实施1到2天的临时停火。
展开剩余84%然而,尽管双方同意释放至少1200名战俘,俄方的单方面行动并未掩盖两国在核心问题上的深刻分歧。乌方提出,希望能够在8月底前举行一次由普京、泽连斯基、特朗普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等领导人参加的多国峰会,希望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找到解决俄乌冲突的办法。对于这一提议,俄方反应冷淡。梅金斯基明确表示,俄罗斯并不排斥普京和泽连斯基会面,但前提是双方就停火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达成共识,而不是简单讨论无关痛痒的小问题。
自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战斗已持续了三年之久。双方在战场上交替进攻,局势一直陷入胶着状态。近期,双方频繁发起大规模无人机攻击,乌克兰的无人机对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军事设施以及能源基础设施展开了打击,给两国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同时也使得地区局势更加紧张。
与此同时盈丰财富,特朗普也未闲着,公开威胁普京,要求俄罗斯在50天内结束俄乌冲突,否则将对俄罗斯实施“次级制裁”,并对所有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高额关税。然而,这一威胁并未对普京产生实质影响,反而让特朗普陷入了“慢性失血”的困境。普京的发言人佩斯科夫坚称,俄方的停火条件并没有任何改变。
俄罗斯作为一个地域辽阔、军事力量强大的大国,却被一个相对较小的乌克兰拖入了长达三年的战争,显然,俄罗斯在其中犯了几项战略失误。首先,俄罗斯在战争初期的战略判断失误。俄罗斯可能低估了乌克兰的抵抗决心和战斗力,特别是在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中,俄罗斯迅速取得了胜利,这让俄罗斯过于轻视了这次军事行动的复杂性。俄罗斯原本希望通过一场快速的闪电战占领基辅、推翻亲西方政府,迫使乌克兰接受其政治条件,但结果却是乌克兰军队顽强抵抗,民众也表现出极强的反抗意志,使得俄方未能迅速实现初期目标。
其次,俄罗斯在军事准备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尽管俄罗斯在叙利亚战场上成功应用了合成营战术,但这一战术在乌克兰的战场上却遇到了不少困难。合成营的战术依赖于后勤保障,而乌克兰军队针对性的攻击俄罗斯后勤线路,使得俄方的补给线过载,战斗力大幅下降。此外,合成营规模小,装备多,若进攻受阻,俄军只能选择丢弃装备,导致战斗力急剧下降,进一步影响了战争初期的进展。
再者,北约的支持也成为乌克兰抵抗的重要因素。自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国家不断提供武器、情报和经济援助,尤其是北约成员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力度不断加大。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先进武器,包括“爱国者”导弹系统和F-16战斗机等,这些武器的到位大大提升了乌克兰的战斗能力。北约的卫星和无人机系统还为乌克兰提供了精准的战场情报,使乌军能够对俄军的每一次行动进行精准打击。
更重要的是,西方的经济援助帮助乌克兰维持了长时间的军事消耗。截止到2025年1月,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已超过1000亿美元,这些资金为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和国内经济提供了坚实的支持,确保了乌克兰能够在这场消耗战中坚持下来。
第四,战争形态的转变也影响了俄军的作战方式。现代战争日益依赖信息化、智能化及无人化技术,而俄罗斯在这一点上显得相对滞后。乌克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特别是无人机和精确制导武器,形成了“发现即摧毁”的作战模式,这一战术在成本低廉的情况下,给俄罗斯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从更广的战略层面来看,普京希望通过此次军事行动遏制乌克兰向西方的倾斜,以保障俄罗斯在东欧的战略利益。然而,战争的漫长拖延,暴露了俄罗斯在多方面的战略失误。尽管俄罗斯试图通过改变战术策略来应对日益复杂的局面,但始终未能有效突破乌克兰的防线。
对于普京而言,他可能会从中获得一些战略教训。毛泽东曾提到的“持久战”和“灵活性战略”也许可以为俄罗斯在未来的军事行动提供一些启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持久战能够通过消耗敌人的力量逐步扭转局面。此外,灵活应对战场变化,结合当地民众支持,将可能改变俄乌战争的走势。
总的来说,俄乌战争的持续使得两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战局尚未有显著改变,普京和泽连斯基的对立仍未出现根本性的缓解,世界也在期待这场冲突的尽早结束。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